DRA音频国家标准介绍
DRA音频标准的全称为《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2007年1月被批准成为中国电子行业标准(标准号SJ/T11368-2006),2009年2月又进一步被批准成为我国音频国家标准(标准号GB/T22726-2008)。DRA音频标准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目前已在国内外共申请了36件发明专利。
![]() |
DRA音频标准同时支持立体声和多声道环绕声的数字音频编解码,它的最大特点是用很低的解码复杂度实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压缩效率。由于DRA技术编解码过程的所有信号通道均有24比特的精度容量,故在码率充足时能提供超出人耳听觉能力的音质。经国家广电总局规划院多次测试表明,DRA技术在每声道64 kbps的码率时即“达到了EBU(欧洲广播联盟)定义的‘不能识别损伤’的音频质量”。DRA技术可应用于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广播、数字电影院、网络流媒体、IPTV及移动多媒体等领域。
DRA算法参数指标
采样频率范围 |
32-192kHz |
采样精度 |
24bit |
比特率范围 |
32k~6000kbps |
可支持的最大声道数 |
64.3,正常声道64个, 低频效果声道(LFE)3个 |
音频幀长 |
1024个采样点 |
支持编码模式 |
CBR,VBR,ABR |
压缩效率 |
每声道在64kbps码率下“达到了EBU定义的‘不能识别损伤’的音频质量” |